重慶、寧波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力度提升城市競爭力
近年來,各地紛紛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大力吸引、培養和集聚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人才爭奪已成為提升未來城市競爭力的關鍵。
重慶:加快博士后青年人才培養集聚
?。ㄒ唬崿F站前、站中、站后資助全覆蓋。實施博士后倍增計劃,完善“定向招收、連續培養”機制,將原有“博士、博士后連續培養資助(最高一次性資助3萬元)”“博士后日常資助(2年資助16萬元)”“博士后出站留(來)渝資助(3年資助15萬元)”由擇優資助調整為對符合條件的人選全覆蓋。擴大“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博士后研究項目特別資助”等資助數量,給予最高每人兩年60萬元培養經費資助,鼓勵各單位對市級資助按1∶1配套。
?。ǘ┳尣┦亢筮M入成長“快車道”。為博士后職稱評定建立“綠色通道”:全職博士后人員進站滿1年,符合條件可申報認定副高級職稱;全職博士后人員出站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滿3年,符合條件可申報評定正高級職稱。獲得國家級、省市級博士后重點支持計劃入選者可不占推薦名額直接進入重慶英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項目評審環節。支持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企業在渝設立的分支機構、新型研發機構,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獲獎單位,國家和省市級科技創新基地以及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依托單位等科研平臺設站。支持設立“博士后創新導師工作室”,給予一次性5萬元資助。對成功創建國家級流動站和工作站的設站單位,或獲得全國博管辦授予獨立招收資格的工作站,給予一次性50萬元資助。
?。ㄈ﹥灮┦亢髣撔聞摌I“生態圈”。促進博士后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的有機融合,在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打造首批博士后創新創業園,為博士后提供政策咨詢、創業輔助、創業孵化、融資對接等服務,加快形成“苗圃—孵化加速器—特色產業園”的博士后全鏈條成果轉化體系。博士后科研成果轉化投產后,成果實施單位應連續3~5年,每年從實施該項科技成果的營業利潤中提取不低于5%的資金,對博士后等做出重要貢獻的科研人員按貢獻程度給予相應獎勵。
?。ㄋ模┰谟宀┦亢罂色@“重慶英才服務卡”。鼓勵第三方機構和個人引薦博士后,對工作突出的授予博士后“引才大使”;依托“智博會”“重慶英才大會”“博士渝行周”等重大活動,開展博士后組團式招收;新增“先培養、后設站”方式,對聯合市內外設站單位招收培養博士后1名以上的企事業單位,可直接授予“市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資格。向在渝博士后發放“重慶英才服務卡”,可按規定享受個稅減免、子女入學、醫療保健、休假療養和學術交流、住房保障、旅游出行、配偶就業、交通便利等服務。
寧波:實施領軍和拔尖人才培養工程
自2012年啟動以來,每兩年選拔一次,每輪培養期5年,截至目前,共選拔培養從事科學研究、項目研發、創業創新的中青年優秀人才1600余名,分布在戰略性產業、新興產業、優勢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
?。ㄒ唬淞⒖缃缋砟?。一是圍繞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新型產業布局,構筑“人才朋友圈”,讓相對成熟和有經驗的高層次人才“傳經送寶”,帶動更多優秀青年人才發展成才。二是通過論壇、研修、對標等模式給予領軍人才多種培訓機會,加強學術合作,促進行業跨界、人才跨界、對標學習跨界,推動一批重點領域、骨干企業項目對接落地。三是建立集學習、交流、交友、提升、合作為一體的“領軍之家”,讓相關學科、學術、產業領域的人才“熟起來、熱起來、動起來”,推進跨界交流、合作,實現倍增效應。
?。ǘ┘訌娙瞬牌脚_載體建設。一是建立綜合性學習提升平臺。完善教育與社會科學、醫學與生命科學、智能制造與工程技術等學科組功能,合理調配人力資源與經費。二是搭建高端前沿學術交流平臺。搭建智能技術、區塊鏈、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鏈合作平臺,線上線下開展學術交流、技術交流、產業化交流。三是優化科研扶持平臺。支持創建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重大載體建設,特別是支持智能制造“3511”產業體系建設的科技類項目,引導企業建立技術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支持園區、基地建立孵化器。
?。ㄈ┐龠M產學研企廣泛合作。一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將企業需求、人才項目、科研成果分類匯編,利用微信推送和網上定向公布,供本地企業、投資機構和人才查詢聯系,實現人才和企業多點對接。二是加強高層次人才數據庫建設,針對不同人才群體設定相應采集標準,形成圖文并茂、聲像俱全、客觀鮮活的人才數據集。三是建設“領軍初心”服務站點。注重人才“初心”教育,引導人才積極為基層排憂解難,強化為民服務宗旨意識,形成“領軍初心”服務特色品牌。四是建立科研成果展示中心。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科技成果展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各類人才向重大發展戰略、重要支柱產業、重點建設項目等領域聚集,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